
(中为纪颖逵)
2017年9月,丁酉岁秋。我们来到七院老书记——已93岁高龄的纪颖逵家中,午后的阳光带着初秋的气息,斜斜地照进来。老书记虽年事已高,回忆起往事来,记忆和条理还是非常清楚。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始娓娓讲述自己80年来从抗日征途到航天建设的历历往事,金色的阳光辉映着老人的苍苍白发,还有他时而肃穆、时而轻松微笑的表情,时光仿佛在此刻凝固。一个下午的聆听,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透过漫漫时光长河,纪老的赤子初心却还是宛如近在咫尺那么清晰……
纪颖逵,1924年出生于河北保定。1937年冬,日军入侵保定,当时纪颖逵正在上高小。1938年,学校被日军烧了,纪颖逵考上了新成立的八路军学校,可是因为年龄太小,家里没有同意让他去。只有14岁的纪颖逵,人虽小却很有主意:“我想来想去,觉得日本鬼子搞得这么凶,与其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日本鬼子扫荡打死,倒不如到队伍上去干一下,等消灭了日本人之后再回来种庄稼。”于是,他就这样毅然离开了家,加入部队,走上了抗日征途。
1939年,吕正操建立冀中军区,纪颖逵被分配到了冀中藁城县县大队。不久,359旅9团来到冀中征调部队,纪颖逵应征加入队伍,当了班长。1940年,纪颖逵成为了9团1营1连的文化教员,虽然干的是宣传工作,但是转战南北的浴血军旅生涯也从此展开:1940年冬,部队奉命回延安,在西柏坡遇上了日军扫荡,到了太原又经历了百团大战,到了陕西绥德后,王震检阅部队,还拍着他的肩膀问小战士冷不冷,很快给你们发棉衣。这个冬天,因为物资缺乏,战士们没有被子,只有被单和棉衣过冬。经不住寒冷,从一场大病中捡回一条命的纪颖逵来到了延安,响应“精兵简政”的号召,纪颖逵调到了团教导队,夏天生产、冬天练兵,由于表现突出,被选为示范。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决定在湖北、湖南开辟解放区,纪颖逵所在部队从陕西出发,走到河南、山西一带,和日本鬼子缠斗;在山西平遥一带开展游击战,积累了很多战斗经验。后来,中央命令先不去湖北湖南,转战东北。部队在河南焦作休整一晚,去邯郸,奔辽阳,出山海关,每天七八十里路快行军,在哈尔滨、牡丹江一带打了一整个冬天。在辽沈战役中,纪颖逵所在的营成了一个团,他担任三营营长,随后,在天津市外激战一场,又南下了。
纪颖逵对自己在湖南的经历,印象最深的就是湘西剿匪。湘西地形险要,山坡陡峭,土匪彪悍。纪颖逵凭借自己做思想政治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谋略,以及南北征战练就的勇敢和胆识,带领战士们在湘西打了四五场硬仗。在湖南呆了五六年以后,纪颖逵又奉命补充到了47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又回到湖南,后在解放军167医院担任政委。
1965年,中国航天事业正逢为“两弹一星”而艰苦奋斗、全力拼搏的时刻,纪颖逵由正团级集体转业,从湖南来到北京,到了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工作,担任702所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当时702所的所长是“航天四老”之一的屠守锷),一干就是17年。“文革”期间,经历了半年的关押生活,纪颖逵没有消沉,历经半生戎马风雨的他保持了一颗平常初心。在“四人帮”倒台后,纪颖逵在平反大会上,还对曾负责关押看守他的人表示感谢。

(第一排左六为纪颖逵)
1983年,纪颖逵调任航天工业部第七设计院党委书记,在七院一直工作到退休。

(第一排左四为纪颖逵)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纪老条理清晰地讲述着。从抗日征途到航天建设,纪老经历的,有出生入死,有惊心动魄;也有勤奋耕耘,砥砺前行。说到趣事之时,他也绽放出孩子气的笑容;说到险恶之处,他的表情认真严肃;说到荣誉加身职务升迁,他也只是作为必要的介绍云淡风轻一笔带过。
作为航天后继者,我们不由思索:老人如此细致深刻的记忆里,他走过的这一生,最看重的是什么?他在意的似乎并不是什么功利,而是大家对他参加革命和生产建设的一生的评价。我们看到的,是他义无反顾抗日救国的初心,南北征战解放中国的初心,投身航天建设国家的初心,荣辱不惊久经考验的初心!(肖昕宇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