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有所呼,我有所应,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在鲜红的党旗前,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卫星产业园党员突击队发出铮铮誓言。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他们不忘跟党初心,牢记为党使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滩多浪急、急难险重的时刻,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谱写了绚丽的红色篇章。
责任——召之即来
2020年3月18日,电视机里传来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声音,“武汉市第一类企业可以继续复工复产,其他企业按照不早于3月20日24时前复工复产。”这说明疫情已经转好,武汉即将解封。在这个全国人民都备受鼓舞的日子里,刚刚参加工作的付晓宇家中却没有愉悦的氛围。
“晓宇,武汉还是太危险了,而且很多城市还有疫情,这去的路上也不安全,妈妈就你这一个女儿啊。”“是啊,你一个女孩子,家里也放心不下啊,能不能跟公司申请晚点回去。”身旁的妈妈和姑姑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虽然亲人百般不愿,但是她已经做好逆行武汉的准备。“闺女,你要记住你是共产党员,国家召唤的时候,咱们一定要顶上,你是爸爸的骄傲!”
她只是突击队的一个缩影,由于项目工期紧张,在武汉还尚完全“解封”之时,突击队员们就率先垂范、毅然逆行。在得到政府批准后,3月21日,队长刘国良带领第一批人员驱车千里抵达武汉,尽管十分牵挂家里刚满月的女儿,但他依旧返鄂复工,并携带了大量的防疫、生活物资,为后期返岗职工做好前期准备。“我不但是项目第一负责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希望大家都能跟上我的脚步。”随后一周,其他人员陆续“点对点”包车返岗。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党员突击队召之即来,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复工复产的战场上践行责任担当!
担当——来之能战
在新洲区政府、航天专班等多个部门的协助下,项目成为湖北省首批复工复产的在建项目,随着一批批人员的返岗复工,防疫和生产成为两大主要难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突击队再次临危受命、迎难而上。

白天,他们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登记、测温,开着消毒洒水车对生活区、作业区进行消毒。针对现场人员,实行分区居住,分组、分时段一人一桌就餐措施,保证项目人员生活和生产100%安全。由于项目所在地较为偏远,食材有时会出现供应不上的问题,于是突击队员们便开垦了一片菜园,自己浇水种菜,以备不时之需。晚上,他们开会讨论施工和防疫方案,汇总当天的问题,绝不让问题过夜。“明天咱们再排查一遍民工宿舍,别有隐患,顺道给小菜园施个肥。”“现场的红外体温检测仪和雾化消毒喷雾再检查一遍,保证正常运转。”“明早再碰一遍进度计划,时间不等人啊!”

在突击队的努力和带领下,项目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线“丰收”。不仅现场没有出现一个病例,工期进度也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先后被央视新闻、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中航天集团也被评为武汉建筑业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企业”。
冲刺——战之必胜
武汉卫星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是全球首个基于云的小卫星生产科研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具备年产120颗(单班制)、240颗(双班制)1吨以下小卫星的总装集成测试(AIT)能力。项目的建成对虹云工程、行云工程以及商业小卫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疫情、雨季洪水等不可抗力影响,项目工期延误,如何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成为项目部面临的最大难题。

时至四季度,突击队带领项目部人员进行最后的冲刺,遵循工作任务不变、完成时间不变、质量要求不变的原则,开启了“897”的工作模式,早上8点工作,晚上9点下班,一周7天不休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科学合理追赶工期,力争提前投入使用,为国家重点工程任务保驾护航。队员们已经把项目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解决疑难杂症当作乐趣,平日里讨论最多的不是八卦娱乐新闻,而是突出问题怎么解决、人员如何管理、进度如何实现。

在这片土地,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项目也荣获武汉市建筑结构优质工程、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等多项荣誉。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探索前进之路从不平坦,中航天集团武汉卫星产业园党员突击队将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激昂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继续竭力而上,勇攀高峰!(付晓宇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