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人才招聘 集团网站
当前位置: 亚新平台  >  党建与文化  >  党建动态 > 正文
寻回初心 一个小搪瓷杯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2日    来源:亚新(中国)官网

 家里有一个小搪瓷杯,白色的瓷釉已经剥落了好几块,裸露出斑驳的黑铁皮底坯,锈迹斑斑的杯体诉说着岁月的风尘和流年的沧桑。如今的它早已失去了盛水的功能,被静寂的安放在柜子一隅,然而,我却舍不得扔掉它,因为它是我们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记忆,是青春年华里一段纯真友情的见证,承载着对那段鎏金岁月和锦瑟年华的回忆。

 

洁白的杯身上漆印着鲜红的十二个大字:动力分厂,达标创优,一九九七。这十二个字,简单明了的记录了这个杯子背后的故事,和故事发生的时间。

 

时间可以让记忆稀释,却可以让感情发酵。

 

看见这个杯子,就想起小马姐,这个杯子是她留给我的一段青春念想。小马姐是我在工地上认识的第一个女孩。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季节,咸阳民族学院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枯黄的叶子在秋风中瑟瑟摇曳,秋的悲凉也让我心生寒意。来到民族学院工地,这里将是我工作开始的地方。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嘈杂的工地,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油然而生。还好,领导说,项目上也有一个女孩,刚好这几天回陕北老家了,过两天就来了。我就盼星星盼月亮,扳指头算着时间。第三天的时候终于把她盼来了,至今仍能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模样:红色的运动上衣,高高的马尾辫,微微上扬的嘴角,弯弯的眉毛,盛满笑意的眼睛,青春的光芒和温暖的笑容照亮了简陋的石棉瓦房,她正趴在桌子上整理资料。那时的她是工地的资料员兼实验员。从这以后,她就是我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上的向导。我喜欢跟着她去工地,熟悉工地现场工作。地基开挖的时候她拿着铲子去取土,炒土;对于炒土我确实感到稀罕,见过炒菜但从没见过炒土。小马姐就给我耐心解释,炒土是为了检测土质的含水率,以便能够准确的把握现场素土或灰土的配比,确保地基的密实度和施工质量,而且,光打地基这一项工作,要取七次土,做七次炒土实验。呵,建筑工作看似粗糙,原来却是如此的细密。有时她拿着经纬仪站在刚挖好的地基坑里面,聚精会神地测量标高,泥土沾满了双脚,可她一点不在意,初日的阳光弥洒在身上,她的模样是那样的可爱动人,劳动着的建筑人是那样的美丽!虽然有上班的艰辛,但下班后,年轻的我们还是比较喜欢放飞自由。我们总是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咸阳的大街小巷,那时候的咸阳街道很寂静,即使在繁华的人民路上,也很少有人有车。只有在陕棉八厂下班的时候,才能碰见汹涌的人流----推着自行车的纺织女工。星期天的时候,我们抽空一块去市中心的嘉惠市场逛。曾经有一次我俩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休闲羽绒服,那时候心里没有撞衫这个概念,只想着两个人穿一样的衣服挺好的,像姐妹一样。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小马姐调回西安了,她走的时候留下了这个杯子。这个杯子就一直伴着我,尽管频繁搬迁工地,但我从没有舍得丢弃它,让它发挥自己的热量。孩子小的时候,由于我在工地上班,照顾不上,就送回老家了,我把搪瓷杯也带回老家,给女儿孩子晾开水,勾兑温水,冲调奶粉。过年回娘家的时候,搪瓷杯也成了我必带的重要家具之一。这个水杯跟随我到过人生最主要的三个地方:娘家,婆家,和现在工作的家,成为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至今,见到杯子,穿过岁月的长廊,总能看见穿着红衣服,扎着马尾辫,嘴角荡漾着微笑,站在经纬仪跟前一丝不苟测量放线的小马姐,她让我看到了,劳动很光荣,我们劳动着的建筑人很美丽,我们把青春留在了哪里。那时虽然艰苦,可是怀揣梦想,有青春作伴,回忆起来,心里依然充满了暖暖的情意和对那段美妙的青春岁月的无限眷恋。

 

杯子不但是我们友谊和青春岁月的见证,也是我们公司发展史上一个荣耀时刻的记忆。小马姐并没有给我详细解释这个杯子的来历,只是很简单一句话:这是动力厂工程完成达标创优目标时给大家发的。

 

她很简单的一段话,也让我联想无限。我知道。1997年,这是我们公司实施项目法施工改革以来的第五个年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一年。这五年的时光,是我们陕航人不断摸索、探索生存之路的重要时光。能不能带领员工过上好日子,能不能让我们陕西航建公司在三秦大地扎下跟,能不能把我们公司做强做大,就看这五年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曾是一支敢打硬仗的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我们先辈们凭着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凭着我们“言必行,行必果”的优秀品质,凭着我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在三秦大地上发展壮大。

 

老一辈开拓者的思想总是充满远见卓识,他们不但看到了当时的现状,还远瞻到公司的未来,公司未来发展及做大做强不但需要勤勤恳恳真抓实干的转业军人,还需要有技术有文化的年轻人,需要为公司发展储备人才,输入新鲜血液。于是他们又开始不拘一格降人才,到人才市场及高等院校招聘青年才俊。小马姐就是当年从高校招聘来的年轻大学生。

 

穿越时光隧道,我仿佛看见动力分厂工地上我们每一个职工内心火一样的热情,他们胸中充满的对未来的畅想。这些热情和畅想落实到现实中,就是为了开拓市场的整日奔波,是烈日下滴落的汗水,是寒冬中刺入骨头的冷风,是泥瓦工们被尘灰蚀糙的脸庞,是钢筋工们被冰冷钢筋扎破的双手,是搅拌工石子水泥尘灰飞扬中的坚持,是工程师深夜灯光下探讨蓝图的焦灼,是采购员货比三家、比质比量比价格的不厌其烦,是质量员每一个分部分项细节工程的严格把关,是像小马姐一样的年轻人,付出的青春和汗水,是我们航建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品格。我仿佛看见接过杯子时,大家脸上荡漾的笑容和自豪,这是一个荣誉的见证,是一份努力付出的回馈,这份荣誉给了他们希望、期冀和自信,梦想将从这里发出,远方将从这里起航;好日子将从这里启程,公司的发展将以此为起点。

 

在这个工地上,有我们老一辈吃苦耐劳的转业军人,他们是公司发展的领路人,也有刚进入公司像小马姐一样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是公司发展的未来。新老血液的交替和传承,才铸就了我们陕西航建公司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现在。当年的创业者,他们有的已经光荣退休了,但他们为公司发展所做的贡献,永远铭记在陕西航建人的心中;当年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秉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在发展的道路上鼓风扬帆,勇往直前。1997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

 

以1997年为起点,经过五年的奋发图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千禧之初的2002年,我们陕西航建公司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我们在三秦大地上开枝散叶,赢得了几乎满长安高校的建筑市场,此时的陕西航建人在陕西建筑领域自信心和荣耀感绝对爆棚。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乘胜追击了五年,公司产值年年见长,职工工资每年都有调整。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市场发展规律谁也无法逆转。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陕西建筑市场的饱和,我们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何去何从?坚守三秦,前方道路一眼能望到头;走出去,道路虽然很宽广,但也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航建的发展需要知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我们要凤凰涅,浴火重生,打造更强大的“航天建设”品牌。我们要立足三秦,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凤凰涅,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2007年,“二次创业”的口号提升到了公司日程。我们陕西航建人,把目光投向三秦大地以外的建筑市场,我们要积极为自己的生存找依据,积极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再努力!

 

然而,现实的艰难并不是一句口号能改变的,开疆拓土需要人力、财力的支持,也需要人脉的协助和机遇的眷顾。即使有幸被机遇惠顾,接下来怎么运作、怎么调动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需要提前考虑和安排的事情。如何做好员工去外地工作的思想工作,也是头等大事。大部分员工都安家在陕西,在西安工作,可以照顾家,如果异地施工,就意味着要放弃小家了。然而,我们的员工都做到了,他们义无反顾响应公司的号召,随着工地四处奔波,哪里需要到哪里去。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为我们公司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值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二十年来,在老一辈创业者的指导下,在年轻一代的努力拼搏下,我们陕西航建的市场版图已经从内陆城市向发达的沿海城市发展。海南,衢州,蚌埠,徐州,贵州,都有我们的足迹;我们的营业范围不限于仅仅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房建,还有市政方面的路桥、管廊建设。今天,我们陕西航建老一辈“精益求精,建造精品”的工匠精神依然被继承和发扬,今天,我们仍要不忘初心,牢记创业的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

 

一个小搪瓷杯,承载了一段美好的岁月,也见证了二十年风雨沧桑,二十年艰苦奋斗。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信心百倍。我坚信,我们“航天建设”的旗帜定会遍布全国各个城市,我们职工的生活定将日益美好。

[关闭]  [打印]
Copyright©2017 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7351号
制作单位:亚新(中国)官网
地址:北京市西四环南路83号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010)68749616、68749588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