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航天建设贵州航建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一期A1/A2厂房项目部,以争创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工程为目标,奋楫扬帆,砥砺前行。
全面管控,助推质量提升
项目部认真编制创优策划方案,要求每个职工深入贯彻执行。大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由创优协会组织的创优外部培训和上级部门内部培训,提升全员创优意识,为创优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围绕工程特点,项目部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安全施工为保障,以三合一管理体系为手段,科学施工、合理部署,狠抓过程管理。
项目部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建立质量保证、管理、控制体系,覆盖工程施工全范围,渗透全过程;制定创优责任体系、评价体系,实行质量目标考核表,将创优加入个人考核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创优各项细化目标完成率明显提升。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施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进行方案交底,确保每个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明确施工要求、掌握施工方法;严格把控现场,落实标准化施工,坚决执行样板先行制度,减少工程质量风险;进行全项目质量风险管控,每月组织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会。
加强原材料源头控制,建立健全材料采购管理网络,优选供货厂家,确保采购材料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严格材料验收关,利用多种验收工具量测进场材料。建立封样室,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封样管理,确保后续材料符合品质要求。
项目部重视成品保护,定期组织交底会并检查落实情况,现场多工种多层次交叉流水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美观,安排专职人员值班巡查。凡要进入保护区域者,需经项目安全管理部门批准。
技术赋能,助力项目增效
推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采用磷石膏砌块、发泡混凝土、TPO防水卷材等新型材料,将24项新技术应用推广到工程中。新技术涵盖钢筋与混凝土、模板脚手架、钢结构、机电安装工程、绿色施工、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信息化技术等,特别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BIM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保证了工程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的实现,降低了工程成本,为公司创造了效益。
测量工作中,实行“实测实量+数据上墙”制度,用数据诠释质量。人员安排上,固定测量人员,减小测量精度的人为误差,重点监测关键部位施工。桩基施工中,安装自平衡测桩装置,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主体结构施工中,安置电子水准仪,进行沉降监测。
旋挖桩施工工程的桩底沉渣控制是工程重难点之一。项目部提出三步走程序:确保清孔彻底充分——一次清孔——确保混凝土首灌量,加强过程管控、工序连接,确保清孔效果。项目部参与编制的“研制电动桩基沉渣清理施工装置”课题,获2022年贵州省优秀QC成果一等奖。
目标已锚定,项目部将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凝心聚力,夯实工程质量,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为贵州航建和航天建设再创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