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人才招聘 集团网站
当前位置: 亚新平台  >  新闻中心  >  亚新平台 > 正文
航天建设中航天公司5#生产试验厂房项目:指挥官·逆行者·坚守者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4日    来源:亚新(中国)官网

众志成城战疫情,安全有序保复工。自全国打响疫情阻击战以来,航天建设所属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二公司5#生产试验厂房项目部快速反应,有的放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相关要求,全体成员在中航天公司党委、二公司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把复工达产当做首要目标全力推进,两手抓两手硬,在稳复工促达产的过程中,依托航建力量、注入航建智慧、展现航建担当。




党建引领,“指挥官”奋勇当先


“疫情防控责无旁贷,复工复产刻不容缓,我们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把落后的进度抢回来,把失去的效益争回来”,项目总指挥吕书祥在复工复产专项会议上说道。他特别强调,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党员同志要奋勇当先,杜绝形式主义,落实主体责任,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打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复工达产战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吕书祥作为一名老党员,充分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带领项目全体党员和青年,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迎战复工复产。由于项目地处北京,为了追赶早前因国庆庆典停工以及眼下疫情停工耽误的序时进度,吕书祥在与甲方对接积极做好外联洽商的“面子”工作外,也与技术人员一道组织施工流水作业,拿出绣花针的 功夫做好“里子”工程。复工以来,他每天都带着党员日以继夜的奋战在项目上,盯进度,抓质量,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为全体员工树立了良好榜样。


稳保复工,“逆行者”冲锋在前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工地上穿梭的身影和隆隆的机器声就是最好的见证!”,项目经理耿可新如是说。他是哈工大的高材生,是中航天公司的优秀员工,是白衣天使的丈夫,也是2岁男孩的父亲。在疫情爆发以后,当大部分人都“被”在家休息的时候,复工的消息传到耳旁,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逆行”,毅然决然的返回工作岗位。由于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自己也要奋战在工作一线,孩子只能交给奶奶照看,每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看着视频里的儿子奶声奶气的叫着“爸爸,回~”,那份辛酸和不舍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为了工程顺利进行,暂时的分别也不算什么。3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个攻坚克难的时刻都有他的存在,他不是在电脑前编制着施工方案,就是在基坑里指导着生产,项目上总能看见他忙碌不止的身影。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中航天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公司一分子的5#厂房技术负责人陈磊、技术员李超同样有着这样的觉悟,为助力脱贫攻坚,他们主动请缨,逆流而上,奔赴四川大凉山,援建中航天公司承建的凉山州布拖县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听说这条路上又发生车祸了,下雨天路太滑真的很危险”负责扎台片区的李超说道,事实上,这条险峻的山路是他们每天的必经之路,加之道路施工,20多公里的路要走接近两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天不亮他们就上路,只希望早一点看安置房封顶,实现地洛乡村民的安居梦。地史3组的安置点让陈磊久久无法忘怀,该施工点分上下两个点位,坐车要好一会儿,为了节约时间,他们每天抄近道、爬山路,只为多转转现场,即便累的气喘吁吁,也毫无怨言。在行使“航天报国”企业使命的同时,他们也不忘为项目复工复产贡献力量,由于身处偏远山区,信息网络极为不便,为了能了解项目最新情况,他们每周都徒步3公里前往地势开阔的地带参加视频项目会,这样的景象整整持续了100天。凯旋归来后,他们没有调整休息,就直接奔赴工作岗位,有时同事们开玩笑说“不休息是为了多赚钱吧”,他们就笑着回应说:“国家不繁荣,公司没发展,项目不顺利,我们怎么赚钱?”,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体现着航天人的觉悟,逆行者的本色,建设者的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寄予厚望,5#厂房就有这样一个“95后”,践行着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他就是中航天公司疫情防控优秀青年张冠宇。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面对可怕的疫情,他选择迎难而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他每天穿梭于生活区、办公区进行消毒通风,由于工作量巨大,他就放弃休息时间完成工作。记录每一个工人进出场记录,整理每一位返京人员信息,核查每一批抵京工人信息,无论多早都开门登记,无论多晚都耐心等待,只为确保信息和行程准确,保证项目施工安全有序。




力促达产,“坚守者”甘于奉献


疫情就是命令,使命彰显担当。回想起2月的北京,疫情肆虐,大多数人都在家“避难”,但“坚守者”依旧在岗位一线,项目复工“第一人”邹洋就是其中一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家就在不远的密云,我却要一直在顺义,由于项目需要,疫情期间他独自一人从2月中旬值班到3月初,每天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和一只不会说话的小野猫,那份孤独可想而知。疫情虽然让社会暂时“停摆”,但是混凝土试块龄期没有暂停,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他顶着凌冽的寒风,独自一人将接近100块试块搬运到1公里外的实验室车上,只为龄期不超,强度准确,这份坚守,虽不能让疫情缓解,但足可以振奋人心。




随着疫情的平稳,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返回工作岗位,生产副经理于东杰就是其中的排头兵,干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坚定的眼神是他的“标配”。由于疫情,项目 进度严重拖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如期完成任务,他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1岁多的儿子也因为长期见不到爸爸而对他生疏,但他无怨无悔,只因那句“我一定要把丢掉的进度抢回来!”。五月正值农忙时节,部分民工返乡务农,本就不多的民工,变得加捉襟见肘,项目进度更是无法保障,这可把他急坏了,于是他与劳务分包沟通,调整作业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优化作业流水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主体结构如期出正负零,顺利保证了施工进度。




项目施工员李明辉,是一名在工地上打拼了多年的“90后”小伙子,也是一名“准爸爸”,妻子怀孕4个月,想让他能多陪陪自己,但是他作为测量放线的骨干,为了不耽误整体进度,他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在项目复工的第一天就来到工地上,开始了大干快干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是他真实的写照,黝黑的皮肤是他努力最好的证明,用他的话说“工人都没我干的多”。他的这份坚守和奉献,为项目复工达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时艰淬炼意越厉,直与天地争春回。尽管当前疫情已逐渐趋于稳定,但仍不能掉以轻心,5#生产试验厂房项目部一定凝心聚力,听号令、当先锋、打头阵,用“战时状态”的气概,秉承“战时状态”的担当,干出“战时状态”的成果! (张明硕 文)

 

[关闭]  [打印]
Copyright©2017 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9035510号-2
制作单位:亚新(中国)官网
地址:北京市西四环南路83号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010)68749588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