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凌晨,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乘长征三号乙火箭踏上奔月之路,本次任务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成为中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又一里程碑。但您知道中国的嫦娥月球探测器以及神舟飞船是从哪里走出的吗?是谁建成了北京航天城,为科研人员发挥才智、铸就太空丰碑,搭建了国际一流的舞台呢?
当您走进亚新(中国)官网,这些问题就会找到谜底。当您看到航天科研人员在宏大的专用厂房中奋斗攻关,当您看到成功时刻航天人在飞控大厅欢呼雀跃时,那些融合高科技元素的建筑都是航天建设的杰作。
1996年,航天建设的前身——当时的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院就按照工程要求,不折不扣地按照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建起了一座气势宏大的航天城。
航天建设设计建造的载人航天器厂房,堪称“嫦娥”、“神舟”的“完美之家”、“温馨之家”。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从神一到神十,从天宫一号到未来的空间站,都从这里走出。
汽车厂房的设计者要懂汽车,飞机厂房的设计者要了解航空,而卫星、飞船、火箭厂房的设计建造者就要具备航天专家的素质了。为了航天器运行的高可靠,必须让它提前接受“小考”和“中考”。内行都说,是成千上万次的地面试验保证了航天器太空中最后的成功。
据当年参加北京航天城建设的航天建设集团工艺专家熊道元介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前提,也是重中之重。而航天建设几十年来投身中国航天领域的工程建设,在航天工业建筑的咨询设计施工上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技术优势。比如研制载人航天器,要防火防爆,要能防酸碱腐蚀,要满足国内罕见的大尺寸部件加工需求,甚至研制试验流程中产生的污水如何处理,各个工序如何衔接,这样的问题都要在建筑设计者的头脑中反复考虑。
熊道元说,当年公司多位专家和一大批设计人员投身航天城建设,是大家的智慧以及航天各个部门的大协作成就了这座现代化的北京航天城。
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航天建设集团参建了十多项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建设项目。航天建设集团既是建筑企业又是航天企业,这里的工艺专家必须兼具航天专家和建筑专家两方面的本领和要求。在航天城的建设过程中,凸显了这一特点。在航天建设国家级建筑大师赵祖望等建筑专家指导下,结合航天工程的特殊要求,航天城的建筑设计涌现出很多创新。比如高洁净试验室,必须洁净度、温度湿度达标,厂房就采用了双肢柱形式,各专业管线布置在双肢柱内,然后在柱外侧贴上净化板,这样既保证房间的美观又提高了房间的使用率;比如通风设计要送风,但送出的风又不能大,就设回风地沟,气流上送下回,挪一挪地沟活动盖板,就调节了风量;再比如对磁场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墙体门窗五金件都一律采用了无磁性的产品。
据了解,2014年,在北京北郊怀柔的雁栖开发区,航天建设建成的又一座我国深空探测科研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又将投入使用。今后中国人在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宇宙空间开展的大量科学研究将以此为基地开展。(文/王铁 郭克震 武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