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建的这个站点还真不错,以前我们河里的水都是黑色的,现在都是清水了”,“以前水塘里泛着臭味,现在我们在河边聊天散步时,真的不臭了。”这是新会项目公司在调试运行期间,陆续走访站点时,询问了当地村民的感受。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却体现出航天环保技术让广东新会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改善,突出了航天品牌,航天质量。在建设美丽乡村、打好碧水保卫战中,得到了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2018年11月2日,航天建设所属华航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新会区会城街道等四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中标金额2.9亿元。在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项目先后经过了调查、勘察、设计、施工、完工验收和环保验收等阶段。2020年4月30日,该项目获得政府颁发的四个镇92个子项目转商业运营批复,该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将进入正常商业运营期。其中,转商业运营时间有三个镇比合同约定转商业运营时间提前1-2个月。
民为本 民为先
近年来,我国对于水体污染治理越来越重视,城市和农村污废水处理越发要求精细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华航环境作为航天建设“绿色智慧产业平台”不断践行央企责任,坚持“绿色+智慧”两大业务方向,将航天“赛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带到了这里,为广东新会区“鱼米之乡”带来了福音。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带,周边水域繁多,地势复杂,一条谭江流域贯穿新会区。
该项目新建的94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涵盖新会区会城街道、大泽镇、罗坑镇和沙堆镇四个镇,覆盖114条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总规模共计11215m3/d,新建配套污水收集管网长度约368.77km,惠及人口约13.39万人。在经过500多天的建设后,为广东新会村镇的水环境带来了明显的改善。

有困难 有挑战
自新会项目公司成立以后,于2019年3月,项目公司陆续召集全国各地17家劳务单位,组建约1000人的劳务大军火速集结、加速建设。
在开展大面积施工铺开的过程中,项目公司发现实际的施工难度比想象中的要大,整个项目分布在新会区的4个乡镇,114个自然村,互不相邻,分布散乱,而且要做到管网入户,有些年代久远的村落,户与户之间间隔小,且旧房地基不稳,大型机械基本不能进场,只能靠人工一点点开挖回填。一面是紧迫的工期要求,一面是举步维艰的地理环境,项目公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广东作为中国南部沿海省份,每年的3月至7月都是雨水与台风多发的时期,恶劣的天气给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意味着工程建设停滞。
项目公司坚决贯彻落实航天科工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按期召开安全会,时时强调一定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期完成每月的建设任务。整个建设团队最终达成了安全共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施工条件允许,那就卯足了劲干。”项目负责人说道。

不支持 不理解
农村污水治理,不仅是保护国家生态环境,更是“以民为本”的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也是最为紧要的,在如何保证工程建设不影响村民的同时,能够如期施工,成了每个子项目开工之前必做的功课。
“你们建设的这个东西我们不需要”、“门口的路都被你们破坏了”这些话村民经常反应,每次遇到这种问题,各管辖区负责人都会上门耐心沟通与解释。
“我们会把路面给您恢复好”、“站点建好之后村里的污水就会变成清水,水也不会再有异味。”项目公司工作人员跟村民这样承诺着。
作为华航环境的一员,作为航天人,与民沟通,就要以民为先。忧村民之所忧,解村民之所惑。始终以过硬的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工程质量,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得到村民们的认可。

先吃苦 才能甜
工程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在华航环境的总体把控下,公司全员的通力配合下,工程建设临近了尾声。
该项目先后分九批完成了94个子项目的完工验收,分5批完成了92个子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并在2020年4月30日如期拿到四个镇92个子项目的转商业运营批复函。
当地的水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地村民也从当初的不接受到慢慢的理解,并得到了当地政府机构的认可。这是长期驻扎在新会职工的考试成绩单,也为新会“鱼米之乡”推动生态文明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建筑是无声的诗,建筑是立体的画,华航环境这一座座污水处理站点,已经融入了新会这片土地,成为每个村落的坐标和风景线,每一个站点每时每刻都在净化这片土地,积极地为这些村镇的环境保护做贡献。
此次新会PPP项目一期转商业运营的完成,标志着航天环保技术将要持续净化珠三角“鱼米之乡”水环境,彰显了华航环境在环保领域开疆拓土的决心,体现了华航环境在污水治理领域的实力与能力,增强了航天技术助力国家环保事业的信心,也为华航环境打好碧水保卫战,在珠三角环保市场持续开拓奠定了基础。(文/刘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