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人才招聘 集团网站
当前位置: 亚新平台  >  新闻中心  >  亚新平台 > 正文
航天建设改造北京最古老的植物温室 10日将对外开展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来源:亚新(中国)官网

410日,位于北京香山的我国第一座展览温室修缮一新,将对外开放。该项修缮工程是由亚新(中国)官网承担的。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里的我国第一座展览温室于1964年开始建设,1965年建成,总面积1820平方米。据资料记载,温室内共栽培收集了11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重点展示了棕榈、王莲、仙人掌和多肉植物、蕨类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热带果树资源、芳香和药用植物等。有别于其他温室,这座温室不仅具有展览作用,还发挥着植物科研、科普教育等重要职能。

 

自建成至今,这座温室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科研和展览作用的不断提升,温室的设施老旧,门窗因主体框架结构变形而难以密封闭合,致使漏水透气,保温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经过多年生长,温室内一些地栽植物的树体已渐高大,部分温室(棕榈室和热带亚热带果树室)的现有高度已不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总之,为了提高温室的保育条件,满足资源植物展示的需要。为提高温室保育条件、满足植物展示需求,植物研究所决定对这座温室进行整体修缮。

 

经过5个月的施工,一座崭新的崛地而起,跃然于世人眼前!本次温室修缮工作由亚新(中国)官网负责,据该公司所属航天设计院华阳公司总经理刘卫明介绍“我们在20186月底开工,要求在11月初之前完成所有工程,工期十分短。其次,难度高,像棕榈还有其他一些大型地栽植物,没有办法挪动,只能原地保护性质地修。此外,地方小,没有额外的地方放置材料,加工,吊装、加工、安装、周转都是问题。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极端天气,更是雪上加霜。不过好在修缮工作于10月底完美结束,现在就差后期的软装和室内景观布置。”

 

改造后的温室宽度和高度略有调整,整体面积有所增加。为了给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温室内部装入了智能环控系统,相比以前能够更加智能合理地对温室进行整体环境调控,有效降低能耗。除了内部设施,作为展览型温室,外观同样重要。“我们对温室外部边框进行了包角设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对温室外部整体色彩加以协调处理,以达到简洁美观的视觉效果。”刘卫明介绍道。他还表示,航天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投身温室建设,是我国温室设计建造的先头部队。航天建设将坚定“当代鲁班 航天工匠”的信念,以匠人匠心成就匠作,打造经典温室作品。

 

据了解,改造后的这座温室总面积达2430平方米,分为四季花室、棕榈室、热带沙漠植物室、王莲室、水生植物室等9个区域。该温室具备安全稳定的主体结构、良好的透光和保温性能,可依据不同植物的保育需求提供所需环境,有效提升植物保育和展示效果,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观光游览等方面的作用。

▲温室修缮前景观

▲温室修缮后景观

▲温室修缮前外观效果

▲温室修缮后外观效果

 

据资料记载,该温室除展览、科研等职能外,更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据了解,爱新觉罗·溥仪和朱德等历史人物都曾在这里经历过难忘的植物故事。在这座特殊温室即将以崭新姿态面对世人时,刘卫明作为这项工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万分期待。他表示:“虽然这座展览温室结构简单,面积不大,投资也少,但里面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非常值得大家参观学习。”

 

据悉,展览温室将于本月10日重新对外开放展览。借展览温室旧貌换新颜之际,植物园将举办“一带一路”珍稀植物展—非洲猴面包树的故事,此次展览以野外科考拍摄的猴面包树图片为主,同时展出不同种类的果实、种子等。希望通过展览,使更多的公众了解猴面包树种群的濒危原因,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关闭]  [打印]
Copyright©2017 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9035510号-2
制作单位:亚新(中国)官网
地址:北京市西四环南路83号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010)68749588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