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人才招聘 集团网站
当前位置: 亚新平台  >  新闻中心  >  亚新平台 > 正文
传承拓荒精神 尽叙航建情怀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0日    来源:亚新(中国)官网

——记航天科工七院中航天八公司涞水项目部

 

距离北京西南一百多公里,有一个叫做涞水的地方。那里不比看丹桥,也不是被称作“航天圣地”的东高地、唐家岭,而是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永阳镇的一条山沟。十三年前,那里满目荒山、遍地荆棘,山间不时有野鸡、野兔出没。

涞水2005涞水20051

涞水新1

涞水新2

如今,涞水那里厂房林立、马达轰鸣。这些变化,少不了航天建设者的付出与坚守,是经过几代航建人,努力奋斗换来的,都是最先来的开拓者们为后来者们留下的福泽。其中,有一支不年轻却又“年轻”的团队,一支勇于拼搏、积极进取、不断争先的团体——中航天八公司涞水项目部,项目上的同志们放弃了繁华的帝都生活,选择在这座偏僻的小城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厂房是无言的,设备是冰冷的,却见证了航天建设者辛勤的汗水与默默的付出。十三个春秋冬夏,他们不畏严寒、不惧酷暑,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虽然微薄却是全部的力量。

承接建设集团责任令工程

时间要追溯到2005年。2005年底,中航天承接了321工程。而彼时的321工程是航天科工集团的重点工程,也是建设集团的责任令工程,因此必须确保工期、确保质量、确保安全,不能出任何纰漏。当时的工程在河北涞水山区,占地870亩,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30余个厂房同时施工,工程战线长、规模大、工期紧、任务重。最重要的是客观环境艰苦,施工现场没水、没电、没路,满地荆棘、施工条件极其恶劣。

20061月,开工时正值最寒冷的季节,刚进场时租住在当地农民家里,取暖做饭靠煤炉。施工现场离居住区有两三公里的山路,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几天下来,每个人的嘴唇都裂了口子,手脚都冻伤了,还有的同志病倒了。面对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不是没有人动摇。时任项目经理的周永宏同志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但是他没有给大家讲大道理,没有空谈理想和责任,而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从修路、搭设临建到通水通电,面对各种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并在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大家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恶劣的条件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克服了种种困难,充分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圆满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得到了甲方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安济杯(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光阴如梭,五年弹指一挥间,中航天驻扎涞水基地已有五年之久。321系列工程后,得到了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818系列工程顺利承接。20118月,承接了某型号试验配套工程,地下40多米试验水池,施工难度极高。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笑话,有个施工单位不认真看图纸,建了个烟囱,结果甲方让返工,因为图纸看反了,应该是挖个井。虽然只是个挖苦施工人员不认真的笑话,却也反应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相较于施工难度较大的地下建筑,大家本能上还是愿意干地上建筑。地上建筑不管是厂房还是住宅,团队里的工人都有过不少经历,但地下40多米,又是狭窄工作面的地下建筑物,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

水池工程于2011816日清表,正式开工,918日放响第一炮,工程进入正式施工阶段。施工期间,由于甲方型号研制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工作进展速度加快,要求工程必须在20124月份具备安装试验设备条件,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为满足甲方要求,项目部迅速行动,调整进度计划,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工程满足型号试验需求。项目部把人员配置到极限、把时间安排到极限、各工序完成时间精确到小时,实行无间隙衔接,总之把所有力量及有利因素发挥到极致,确保工程目标实现。

可是,地下40多米的建筑物,不仅面临基坑深、工期紧、任务重、操作面狭小、冬季施工、跨春节不休息、施工需要爆破、出渣等诸多困难因素,还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原定负责土方挖运的劳务队说什么也不愿承担分险,选择撤场离开。更头疼的是,根本没有其他劳务队愿意接手这样的任务。然而,工程进度已按24小时安排,不要说耽搁几天,就是几个小时都能对工程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因此造成工程延误,不仅对我方信誉造成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延误型号试验。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挑战,但在困难面前,中航天的员工没有退缩,有人倡导“他们不干,咱们自己上,工程不能停,工期不能误”。这句话就像是吹响了奋进的号角,项目部全体成员群情激昂、热血沸腾,一致表示坚决同意,没有一个人有退缩。就是这连劳务队都不愿意干的活,项目部的员工自己硬生生扛了下来。为赶进度人停机不停,全体管理人员披挂上阵,人分两班24小时施工。

团队更迭但精神永存

成绩3

成绩2

成绩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转眼间,这个项目部在涞水扎根已有十余年,十余年的光阴不仅让城市拥有了新面貌,也在这些开拓者身上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现任涞水项目部的经理马文征,一毕业便到涞水项目上,这一干就是十年,参与了从进场路、厂区围墙、I标路、II标路到后来的L101L103-L109、试验水池、再到L122L127以及现在正在施工的1608-3工程(一期)项目的建设过程,起初从懵懂无知的新人,到如今带领大家奋勇前进的领头羊,他的成长与蜕变是有目共睹的。事事敢为人先的他追求完美,对施工细节和要求也十分严苛。可以说,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涞水项目部全员共同面临攻克了无数难关。“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担当,再加上一股冲劲,没有完成不了的事”,马文征总是这样说道。

不同于马文征的性格,现任技术组组长黄显玉是一个内敛腼腆的“理工男”。性格虽然内敛低调,但是工作起来却展示出不一样的一面,雷厉风行的他,敢于迎难而上。刚去项目没多久还是新人的他,虽然有很多未知待解的工程难题,但他并没有选择呆着疑问入睡,相反地,他每天熬到深夜,把自己当天在岗位遇见的难题当天请教完前辈后才睡去,可以说,当时的那些技术前辈们没少在晚上受他 “骚扰”。不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就这么年复一年的坚持,他才收获了更多。每当有新人来报道时,他总爱与新人唠叨几句,这其间不仅有着他对于新人的关爱与鼓励,更多的时候,黄显玉从新人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2012年调到涞水项目部的高国,也从此就在涞水项目部定居了下来。他身上有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做起事来不慌不忙,练达老成,对工作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交给他手里的每个任务,他都想方设法的完成。如林肯说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高国正是有这种想法,才能把自己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今的他担任涞水项目部生产组组长一职。工作繁忙的他,经常会耽搁回家与妻儿相处的时光,通常半个月才能回家看一下家中几个月大的孩子,但为了完成手中的任务,他还是把家庭排在了工作的后头。“项目是大家的项目,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拖累整个项目”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看上去轻描淡写的一句,但却被他认真踏实、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圈粉不少。后来的新人们也会追随着这一个个平凡却微大的劳作者,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在这里践行新的青春使命。

 

[关闭]  [打印]
Copyright©2017 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9035510号-2
制作单位:亚新(中国)官网
地址:北京市西四环南路83号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010)68749588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