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人才招聘 集团网站
当前位置: 亚新平台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 正文
航天建设中航天公司70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9日    来源:亚新(中国)官网


七十载风雨兼程,初心如磐。

七十载春华秋实,天道酬勤。


为建设祖国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向行业一流迈进。2022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建设所属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航天建筑工程公司)成立70周年。自1952年成立至今,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中航天公司历经更名、改制、改革,在中国航天科工党组、航天建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年产值超100亿元能力,能够承建各类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科技型建筑企业集团。

70年来,中航天的建设者们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航天精神,牢记使命担当,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了从市场经营网络一片空白到区域 中心、省市分公司的全面布局;从一个个资质晋升到成功迈入全国建筑企业第一方阵……这是70年风雨历程的颂歌,这是中航天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骄傲、自豪和荣光。


不扛枪炮 建屋架桥

从战火硝烟中走出的建设者

 

70年,仿佛就是昨天。1952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的一个团从朝鲜回国。按上级安排,队伍脱下戎装换工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二师。

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应时而生的建筑二师辗转于吉林、内蒙古、山西等地,先后承担了长春一汽,海军5902、5904工 程,国防科委3201工程,铁道部永济电机厂,五机部447、575、617厂,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2508厂、空军喷气式飞机修理厂等一批国防工 程的建设任务,为新中国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长春一汽工程奠基大会


“那时一天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日,也不知道每天是星期几。1000多立方的混凝土,连打七天七夜;没有石子,就去山上找碎石;没有保温装置,冬天就只能一遍遍浇热水再盖棉被。零下30摄氏度,工人们仅穿着棉裤衩,小腿上缠上用水泥袋裹成的‘高筒袜’,脚踩一双薄薄的胶鞋,却干得热火朝天。”这是已经退休的老同志对那段岁月的深刻记忆。队伍转战包头、呼和浩特、大同,建机场、建发动机试验厂房、建卫星发射场。他们用汗水与热血浇灌“铁军”的威名,从松花江畔到黄河岸边,从内蒙草原到太行山脉,都留下了中航天开拓者们奋斗的身影。

 

 

▲1967年,太原卫星发射场建设现场

 

党旗所指,行之所向。1976年1月,上级部门决定将该公司整建制调整到第七机械工业部,更名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建筑公司,承担部属院、厂、所的扩建及改建任 务。1976年底,1300多名职工带着所有机具从山西搬迁到北京。自此,中航天公司正式迎来了在北京发展的崭新篇章。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载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航天科技大厦、科研办公大楼、航天工程学院、职工住宅楼等一大批航天项目建设工程在中航天建设者的努力下破土而出。一个个重大工程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中航天建设者用行动描绘勇毅,为航天事业发展建立了殊功。

 

 

▲1992年,飞行演示楼工程开工仪式

 

本世纪初,中航天公司承接了中国航天科工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责任令工程,必须确保工期、确保质量、确保安全。工程在河北太行山区,占地870亩,建筑面积 3.3万平方米,30余个厂房同时施工,工程战线长、规模大、工期紧、任务重。最重要的是客观环境艰苦,施工现场没水、没电、没路,满地荆棘、施工条件极其恶劣。

一群来自中航天的年轻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深山,伴随着隆隆的开山炮响,代号“321”的工程就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时任项目经理的中航天公司总经理周永宏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全体员工发扬航天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得到了用户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项目获得了安济杯(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直到现在,太行系列工程仍在延续,中航天建设者依然奋战在项目一线。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大山里一干就是10多年?是情怀,是信仰。服务航天,既是责任担当,又是情怀信仰。正如周永宏所言:“中航天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牢记航天人的初心使命,航天工程,我们无条件干,全力以赴。”

 

 

▲太行系列工程项目团队

 

峥嵘岁月里,中航天公司是计划经济的模范生。伴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历经企业变革重组,中航天公司也拉开了以效益为导向、主动走向市场的序幕。市场既海阔天空,又波涛汹涌。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是中航天公司进军市场的改革阵痛期,也是发展新生期。面对亏损的窘境,中航天公司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使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逐步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精诚善建 变革图强

聚焦主责主业,用实力铸品牌拓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航天公司深化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优化公司治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企业运行机制;落实“规范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上缴”的经营管理方针,持续完善三级管理、两级核算体系;建立健全责任考核、目标管理机制;优化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项项改革举措掷地有声,企业活力迸发,效益节节攀升。

2016年,中航天公司承建的阜成路八号院职工住宅楼项目斩获第一座代表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的奖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是10多年来北京地区获评鲁班奖的唯一住宅类项目。

 

 

▲中航天公司获得的第一个鲁班奖

 

2018年,中航天公司获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工程设计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人防工程)甲级资质证书,成为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唯一一家拥有特级施工资质的法人单位,标志着中航天公司成功迈入全国建筑企业第一方阵。

公告出来时,大家忘情地欢呼:“我们也‘特’了!”。谈到“升特”成功时,中航天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明深有感触:“过程艰辛,意义重大。2016年获得鲁班奖是中航天公司的第一个‘从0到1’,‘升特’是中航天公司的又一个‘从0到1’,为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宽了道路。”

得知“升特”成功后,公司老领导感慨万千:“曾几何时,在北京众多实力强劲的企业中,我们默默无闻。甚至出现客户在认可航天品牌欲签约时,我们由于资质等级不够无法接单的情况。如今,再去北京市住建委开会,肯定会有中航天一块牌子!”

纵观中航天公司70年发展,每一次改革都别开生面,每一次转型升级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中航天建设者脚踏实地、一路奔跑,用亮眼的成绩说话。

“十三五”期间,中航天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持续高速增长,实现了经济规模与效益的同步稳定提升,产值在航天建设所属单位中稳居第一位,中标数量在北京地区 位于前列。企业名片上新添了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成长性200强、中国建筑业协会信用评价AAA信用企业、中施企协信用评价AAA信用企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AAA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20余项荣誉称号。

2021年,中航天公司承建的北京房山区长阳航天城工程再次斩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听到喜讯时,很多人落泪了。这个行业干起来真的很辛苦,获奖让大家从苦中看到乐。”杨明感慨道。

 

 

▲2021年,中航天公司再次斩获鲁班奖

 

新时期,中航天公司不断探索市场营销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区域模块化市场,积极投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开发建设,形成了EPC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等业务板块,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彝家新寨异地扶贫安置点建设等项目展现了EPC工程的生命力;冬奥项目、国家体育场空中观景长廊、奥运博物馆及火炬塔搬迁等工程的智慧化管理水平行业领先;文旅品牌成功打造,海南省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北京昌平大型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精彩绽放……中航天公司将央企责任融入国家、地区发展,为地方建设增光添彩。

 

 

▲布拖项目团队

 

作为建筑“国家队”,在勇闯市场浪潮的同时,中航天公司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央企、航天、军工三大禀赋,持续服务国防和军事配套设施建设。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火工试验基地、型号试验阵地、二院99号楼、航天恒星研发中心、航天展示中心及三院综合楼工程、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卫星产业园……中航天公司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投身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

 

 

▲新一代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台工程

 

目前,中航天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唯一入围军事工程采购供应商名录的施工单位。

近年来,新领域新业态层出不穷,中航天公司发力零磁试验室、高精度设备基础、风洞、深水实验井、大空间实验室、大口径天线基础、洁净厂房、模拟实验等施工技术,不断突破,培育新的增长极,形成航天建筑领域“高精尖特”核心竞争力。去年5月,首颗“武汉造”卫星正式下线。武汉卫星产业园和行云工程研制条件保障项目是我国首条智能化工业卫星批量生产线。中航天公司完美建造了武汉卫星产业园项目和正在建设的行云工程研制条件保障项目,让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树立了良好口碑。

 

 

▲武汉卫星产业园效果图

 

中航天公司始终坚持走质量兴企、科技兴企之路,推进质量管控和科技创新,强化绿色施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截至目前,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 程奖5项、省部级质量奖87项;2个项目获评国家及省级以上建筑装饰优质工程,3项工程获评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1项;累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工法2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43项;发明专利13项;国家级QC成果32项;BIM应用示范奖项8项。

 

 

▲2019年,中航天公司在国家优质工程奖总结表彰大会现场

 

70年携手同心,中航天公司坚持“立足航天、服务社会、创新驱动、合作共赢”的企业方针和“干一项工程、塑一件精品、拓一方市场、树一面旗帜”的经营理念,认真兑现对客户的每一项承诺,历练出了一支作风顽强、艰苦奋斗、克难攻坚、讲诚信、善管理、精业务的坚强队伍,“中航天”的名片也在北京地区崭露头角、声名远播。


强根铸魂 聚力赋能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70年来,中航天公司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和“魂”。中航天公司党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中航天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中航天公司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大力加强复合型人才、专家型队伍建设,尤其围绕重点工程、创新领域和产业发展,配强配优人才队伍,人才成长力不断提升。”谈到人才队伍建设时,杨明表示,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基石,中航天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落实“广识、严选、活用、善育、实留”培养方针,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军工央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战”“大考”中,中航天公司干部职工热血奉献,尽显担当。坚守脱贫攻坚一线、紧抓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生产经营……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中航天公司党委始终坚定信心、坚守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奋战在一线,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的先锋形象。

2018年到2020年,在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在中国航天科工党组和航天建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中航天公司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偏远山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感,为当地173个村寨小组的8000多户贫困群众建设了美丽坚固、宽敞明亮的新居。盛夏时节,大凉山漫山遍野的索玛花开得洁白而热烈,就像彝族老乡和航天建设者的笑脸。

 

 

▲中航天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明(右)在布拖项目现场指挥

 

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中航天公司项目施工队伍主动联系属地疫情防控部门,义务为封控小区搭建围挡。“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中航天公司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践初心、担道义。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航天公司领导班子努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升级改造本部办公楼、新建职工食堂,为职工申请公租房、翻新青年职工宿舍、打造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更加丰富多样,“三供一业”顺利完成移交……一系列惠民工程扎实有效开展,广大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七十载风雨如磐,七十载筑迹如歌。历史在这里辉煌,辉煌也必将在这里继续。新征程上,中航天公司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国航天科工党组、航天建设党委部署要求,全面加快建设具有航天特色的科技型建筑企业集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天的中航天建设者,心志更高远、眼界更开阔,他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航天报记者 姜琼琼 文)

[关闭]  [打印]
Copyright©2017 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7351号
制作单位:亚新(中国)官网
地址:北京市西四环南路83号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010)68749616、68749588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